EN 中文

原创
精选案例

细数电信网络诈骗的十宗罪

Author:张敏 | 2021.05.13


2021年4月8日,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同时,自2021年3月起,公安部推行的“国家反诈中心”APP也正式上线,按照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犯罪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总体部署,为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例如,深圳市正全力推进“国家反诈中心”APP和全国反诈电话“96110”的宣传推广活动。

电信网络诈骗离我们有多近?相信几乎每一个使用手机的人都收到过一些诈骗短信或诈骗电话。骗子冒充电商物流客服、银行工作人员、甚至领导、老板、亲友等熟人,实施刷单返利诈骗、冒充、虚假购物、虚假交易诈骗等诈骗行为,以及冒充公检法等特定身份人员实施诈骗,编造受害人涉嫌犯罪,以传唤、逮捕、以及冻结受害人名下存款进行恐吓,以验资证明清白、提供安全账户进行验资等,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作案方式千变万化,甚至可以做到针对特定人群、人员实施“定制化的”诈骗活动,让人防不胜防,最终引诱受害人将资金汇入犯罪嫌疑人指定的账户,待受害人反应过来已为时已晚。

由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多发性,及诈骗分子为实施诈骗活动的需要,往往也会与并非从事电信诈骗活动的人群在“业务”上产生交集。自本次全面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以来,我们注意到除了诈骗团伙外,也有很多其他人员在本次净网行动中落入法网。为此,笔者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整理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中常见的可能涉及的十个罪名,以供读者鉴别。


诈骗罪

电信网络诈骗首先让人联想到的罪名自然就是诈骗,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最主要的危害也正是导致大量受害人蒙受钱财损失,组织、实施电信诈骗网络活动的诈骗团伙构成诈骗罪。

1.概念和刑法规定

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进一步明确规定:

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骗得财物的,以诈骗罪(既遂)定罪处罚。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1.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或者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

2.在互联网上发布诈骗信息,页面浏览量累计五千次以上的。

具有上述情形,数量达到相应标准十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招摇撞骗罪

诈骗团伙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事诈骗活动,但没有骗到钱财,或骗得的钱财尚未达到诈骗罪立案标准的,构成招摇撞骗罪。

1.概念和刑法规定

招摇撞骗罪,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活动,损害国家机关的形象、威信和正常活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2.立案标准

本罪属于行为犯,只要有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就应当以犯罪论处。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电信诈骗团伙往往通过互联网设立钓鱼网站,发布虚假的借款、融资、交易信息等,实施诈骗活动,该等行为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1.概念和刑法规定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指利用电子信息传输的通道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的;   

(二)发布有关制作或者销售毒品、枪支、淫秽物品等违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   

(三)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布信息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假冒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名义,设立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的;   

(二)设立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数量达到三个以上或者注册账号数累计达到二千以上的;

(三)设立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通讯群组,数量达到五个以上或者群组成员账号数累计达到一千以上的;

(四)发布有关违法犯罪的信息或者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发布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在网站上发布有关信息一百条以上的;  

2.向二千个以上用户账号发送有关信息的;  

3.向群组成员数累计达到三千以上的通讯群组发送有关信息的;  

4.利用关注人员账号数累计达到三万以上的社交网络传播有关信息的;  

(五)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   

(六)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的;

(七)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相对于电信诈骗团伙非法利用信息网络,为这些电信诈骗团伙提供信息网络技术支持的或提供广告等信息网络服务的,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1.概念和刑法规定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   

(二)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   

(三)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

(四)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   

(五)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

(六)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确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查证被帮助对象是否达到犯罪的程度,但相关数额总计达到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标准五倍以上,或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应当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网络服务提供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电信诈骗团伙非法利用网络提供服务的,虽可能不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但如存在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后仍未改进的,构成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1.概念和刑法规定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指网络服务提供商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情节严重的情况。
《刑法》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
(二)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
(四)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
(一)致使传播违法视频文件二百个以上的;
(二)致使传播违法视频文件以外的其他违法信息二千个以上的;
(三)致使传播违法信息,数量虽未达到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折算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四)致使向二千个以上用户账号传播违法信息的;
(五)致使利用群组成员账号数累计三千以上的通讯群组或者关注人员账号数累计三万以上的社交网络传播违法信息的;
(六)致使违法信息实际被点击数达到五万以上的;
(七)其他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致使用户信息泄露,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
(一)致使泄露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二)致使泄露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用户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三)致使泄露第一项、第二项规定以外的用户信息五万条以上的;
(四)数量虽未达到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折算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五)造成他人死亡、重伤、精神失常或者被绑架等严重后果的;
(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七)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八)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致使影响定罪量刑的刑事案件证据灭失,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造成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证据灭失的;
(二)造成可能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犯罪案件的证据灭失的;
(三)多次造成刑事案件证据灭失的;
(四)致使刑事诉讼程序受到严重影响的;
(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有其他严重情节”:
(一)对绝大多数用户日志未留存或者未落实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义务的;
(二)二年内经多次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三)致使信息网络服务被主要用于违法犯罪的;
(四)致使信息网络服务、网络设施被用于实施网络攻击,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
(五)致使信息网络服务被用于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或者其他重大犯罪的;
(六)致使国家机关或者通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提供公共服务的信息网络受到破坏,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
(七)其他严重违反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情形。


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

电信诈骗团伙还往往通过“伪基站”向广大人民群众群发诈骗信息,通过广撒网的方式获取被骗目标,构成扰乱无线电通信管理秩序罪。

1.概念和刑法规定

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或者擅自占用频率,经责令停止使用后拒不停止使用,干扰无线电通讯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八十八条: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或者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干扰无线电通讯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或者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干扰无线电通讯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影响航天器、航空器、铁路机车、船舶专用无线电导航、遇险救助和安全通信等涉及公共安全的无线电频率正常使用的;

(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使用“黑广播”“伪基站”的;

(三)举办国家或者省级重大活动期间,在活动场所及周边使用“黑广播”“伪基站”的;

(四)同时使用三个以上“黑广播”“伪基站”的;

(五)“黑广播”的实测发射功率五百瓦以上,或者覆盖范围十公里以上的;

(六)使用“伪基站”发送诈骗、赌博、招嫖、木马病毒、钓鱼网站链接等违法犯罪信息,数量在五千条以上,或者销毁发送数量等记录的;   

(七)雇佣、指使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定人员使用“伪基站”的;

(八)违法所得三万元以上的;

(九)曾因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曾因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刑法第二百八十八条规定的行为的;

(十)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往往还从社会上大肆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以便于其实施电信诈骗活动,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双方均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1.概念和刑法规定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及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2.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七)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八)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以上的;   

(九)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十)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洗钱罪

受害人被电信诈骗后,为何追回资金非常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有专门所谓的“地下钱庄”可以第一时间为诈骗团伙将诈骗赃款进行分散转移,受害人意识到被骗报警时,警方通过锁定账户的方式已无法冻结到资金。为诈骗团伙提供资金转移服务的,构成洗钱罪。

1.概念和刑法规定

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以提供资金帐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通过转帐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以及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资金帐户的;

(二)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

(四)跨境转移资产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三十八条: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提供资金账户的;

(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帮助诈骗团伙转移诈骗所得的赃款赃物,如该等赃款赃物并非因洗钱罪所规定的毒品、走私、贪污贿赂、金融诈骗等7类重罪的犯罪结果所形成,则提供帮助的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1.概念和刑法规定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行为。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1修正)第一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定罪处罚:

(一)一年内曾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受过行政处罚,又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的;

(二)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

(三)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损失无法挽回的;

(四)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进行追究的。

人民法院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应综合考虑上游犯罪的性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节、后果及社会危害程度等,依法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中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进一步明确规定:

明知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以下列方式之一予以转账、套现、取现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追究刑事责任。但有证据证明确实不知道的除外:

1.通过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刷卡套现等非法途径,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

2.帮助他人将巨额现金散存于多个银行账户,或在不同银行账户之间频繁划转的;

3.多次使用或者使用多个非本人身份证明开设的信用卡、资金支付结算账户或者多次采用遮蔽摄像头、伪装等异常手段,帮助他人转账、套现、取现的;

4.为他人提供非本人身份证明开设的信用卡、资金支付结算账户后,又帮助他人转账、套现、取现的;

5.以明显异于市场的价格,通过手机充值、交易游戏点卡等方式套现的。

实施上述行为,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实务中,电信诈骗团伙还存在大量以代办大额信用卡、信用卡提额、信用卡逾期等实施诈骗活动的情况,在实施犯罪活动过程中,犯罪团伙有自行或通过他人伪造信用卡、买卖伪造的信用卡、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等情况,参与该行为的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1.概念和刑法规定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是指违反国家信用卡管理法规,在信用卡的发行、使用等过程中,妨害国家对信用卡的管理活动,破坏信用卡管理管理秩序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量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或者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的;

(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较大的;

(三)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四)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2.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三十条:妨害信用卡管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的;

(二)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数量累计在十张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数量累计在五张以上的;

(四)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五)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的。


Contact Us

BeijingMore

Add.:8/F, Emperor Group Centre, No.12D, Jianwai Avenu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2, P.R.China

Tel:+86 10 5086 7666

Fax:+86 10 5691 6450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Xi'anMore

Add.:7&15/F, ICLOUD Center, 139 Taibai South Road, Yanta District, Xi'an, Shaanxi, 710061

Tel:+86 29 8836 0129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ShenzhenMore

Add.:T1-19/F, Kerry Plaza, 1 Zhongxinsi Road, Futian,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6

Tel:+86 755 8860 0388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HaikouMore

Add.:Room 1008-1009, Building A, HUACAI Center, No. 86 Bihai Avenue, Meilan District, Haikou, 570208

Tel:+86 898 6625 4181

Fax:+86 898 6625 5316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ShanghaiMore

Add.:Room 905, Tower C, One East, 768 South 1st Zhongshan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23

Tel:+86 21 6390 1100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GuangzhouMore

Add.:37/F, Litong Plaza, 32 Zhujiang East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10

Tel:+86 20 3739 2666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HangzhouMore

Add.:Room 1501-1503, Building 2, Xizi International Center,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310002

Tel:+86 571 8577 9929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ShenyangMore

Add.:40/F, Sunnyworld Center, 10 Youhao Street, Shenhe District, Shenyang, Liaoning, 110013

Tel:+86 24 2250 3388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NanjingMore

Add.:26/F, Building A, GE World, 888 Yingtian street, Nanjing, 210008

Tel:+86 25 8411 1616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TianjinMore

Add.:Room 2601, Maoye Tower, 78 Haihe East Road, Hebei District, Tianjin, 300141

Tel:+86 22 2445 9827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HezeMore

Add.:19/F, West unit, Building B, Hejian Digital building, Renmin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ze, Shandong, 274005

Tel:+86 530 5566 148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ChengduMore

Add.:Room 1101, Building 1, Square One, 18 Dongyu Street, Jinji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072

Tel:+86 28 8774 7485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SuzhouMore

Add.:12th Floor, Ideal Innovation Building A, No.69 Jiuzhang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215316

Tel:+86 512 6758 6952

Fax:+86 512 6758 6972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HohhotMore

Add.:8/F, Block B, Building 3, Ximeng Nailun International Plaza, Ruyi River Street, Ruyi Development Zone,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0

Tel:+86 471 5166 277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Hong KongMore

Add.:Unit No.2002, 20/F West Tower Shun Tak Centre, Nos.168-200 Connaught Road Central, Hong Kong SAR

Tel:+86 852 2333 9989

Fax:+86 852 2333 9186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WuhanMore

Add.:Room 1101-1102, 11/F, Yuexiu Fortune Center, 1 Zhongshan Avenue, Qiaokou District, Wuhan, Hubei, 430030

Tel:+86 27 8361 5198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ZhengzhouMore

Add.:12/F, Building 10, Kineer Center, 51 Nongye South Road, Zhengdong New District, Jinshui District, Zhengzhou, Henan, 450046

Tel:+86 371 8895 9887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ChangshaMore

Add.:32/F, The Sixth Capital Xingye IEC Building, 567 Section 3, Furong Middle Road, Yuhua District, Changsha, 410021

Tel:+86 731 8218 3551

Fax:+86 731 8218 3551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XiamenMore

Add.:23/F, Xinjingdi Building, 469 Gaolin Middle Road, Huli District, Xiamen, 361016

Tel:+86 592 5211 009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ChongqingMore

Add.:10/F, Jinjia Guoji Building, 10 Guihua Street, Jiangbei District, Chongqing

Tel:+86 23 6775 9966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HefeiMore

Add.:30/F, Block B, West Tower, Huarun Building, Shushan District, Hefei

Tel:+86 551 62930997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NingboMore

Add.:27F, Building 5, Ningbo New World Centre, No.51, Sanyanqiao Street,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Ningbo Tower - 27F), 315199

Tel:(0574)8737 8737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JinanMore

Add.:Room 2513, 25/F, Bojing Building, Shuntai Square No. 933, Shuntai North Road, High-tech District, Jinan

Tel:(0531)8828 5613

Fax:

Email:kangda@kangdalawyers.com

Privacy Policy

Kangda Law Firm is a comprehensive law firm established in China. The information on our website is for your reference only and shall not be regarded as a legal opinion or advice for visitors to the site, and should not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an action or omission.

We hav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o the words and pictures and other information contained on this website. Please do not reprint or use it without authorization.

The third party websites with hyperlinks to this site are not under this control and are for your convenience only and do not assume any express, implied warranty or liability to visitors of such sites.

Welcome to this website and please contact us for any questions.